月旦時評|香港為何背上「大刀會」惡名?
2023-06-05
月旦港事

近年來,香港持械兇殺案頻發,蔡天鳳碎屍案、元朗電鋸殺人案、荷里活廣場殺人案,以及今日(5日)的深水埗殺女案,一件比一件令人聞之色變,驚悚全城,香港甚至被戲稱為「國際大刀會」,聲名毀之一旦。兇案頻發,與黑暴遺留的戾氣、疫困堆積的狂躁情緒有關,也與社會對精神病人、特殊照顧者、南亞移民特別是「假難民」群體的關注不夠有關,與難以根除的黑幫仇殺也脫不了關係。

近年來,香港社會治安確實有惡化的跡象,特別是今年來的多宗兇殺案,手段之殘忍冷血,令人聞之色變,如大埔龍尾村名媛蔡天鳳碎屍案、涉及麵店噪音糾紛的元朗康樂路謀殺案、葵涌葵芳閣入屋劫殺案、元朗錦壆路電鋸殺繼母案、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兇殺案、以及今日發生的深水埗殺女案,樁樁件件突破人性底線,並攪動國際輿論,讓香港一點點的背上「大刀會」的惡名。

香港兇案之所以近年來才爆發開來,有深刻的社會背景。一、2019年香港黑暴,社會大範圍釋放暴力因子,打砸搶燒、刺警、掂汽油彈彈甚至是製造炸彈陰謀發動恐襲等,人心之惡展示得淋漓盡致。如今雖然香港從整體上翻過了這一頁,但黑暴戾氣卻遺留下來。二、疫情三年,港人坐困愁城,百業凋敝,民不聊生,狂躁情緒不斷堆積發酵。如今社會復常,社交從重啟,人際衝突再所難免,兇殺案是其中最極端的形式。三、難以根除的黑幫仇殺問題。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早前接受質詢時表示,近年來有關黑社會的罪案逐年上升,2020年全港黑社會相關罪案有1,761宗,2021年升至1,888宗,2022年更進一步上升至2,554宗,按年上升666宗或35.3%。黑幫成員當街砍人的新聞,近年來不絕於耳。黑幫在香港社會根植之深,致使今年票房最高的《毒舌大狀》也設有被黑幫逼債,正義需要黑幫家族「太子」出手扶持的情節。

兇案頻發,還與政府、社會對一些或特殊或弱勢團體的關注與支持力度不夠有關。一是有精神疾病的群體。按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本港接受醫管局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人數,由2011至2012年度約18.7萬人,增至2020至2021年度逾27.1萬人,10年來增幅逾四成,但本港目前只有約400多名精神科醫生及600多名臨床心理學家,人手嚴重不足,政府投入的資源也十分有限。二、基層「照顧者」群體。上月,屯門發生倫常企圖謀殺及自殺案,年過六旬父親企圖以膠袋笠頭殺害患腦病、生活不能自理的39歲女兒,事敗後上吊自殺。這是一段「照顧者」悲歌。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估算,本港現時約有130萬名照顧者,佔全港人口五分一,當中不乏「以老護老」、「以殘護殘」的個案。當針對照顧者支援及配套不足下,照顧者們默默把擔子往身上扛,直至不堪重負而崩潰,玉石俱焚。三、南亞移民,特別是「假難民」群體。南亞移民來港後,遊離在社會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無論是社會輿論中,還是政府的施政中,都是被忽略的群體,成為社會治安鬆脫的一環。此外,香港還有為數不少的「假難民」,他們滥用「免遣返声请机制」變相留港,他們的目的多數就是打黑工,甚至贩毒、走私,被本土黑幫招攬,衝擊香港社會安定。

綜上所述,曾是世界上最安全、兇案數量最少的香港,卻因種種歷史的、現實的,客觀的、人為的,社會的、政府的等種種原因,治安狀況不斷惡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若要穩步實現「由治及興」,首先要打牢「治」的根基:一、清理黑暴餘孽,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清除黑惡勢力。二、政府積極尋找新的發展動能,推動經濟復甦,扶持民生。三、強化對精神病患、照顧者等特殊、弱勢群體的支持力度,加大資源投入。四、收緊移民政策,打擊「假移民」,加強對移民融入香港社會的引導工作。

(文:小丫)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