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消費帶不動經濟大盤 全面復甦須靠四大支柱
2023-11-02
月旦港事

政府昨日(1日)發佈零售業銷貨額數字,首9個月零售額按年升兩成,重返疫前高位,傳達出對搞活市道、復甦經濟的積極情緒,提振市民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不過,零售業只是香港產業版圖的一小塊,消費始終撐不起經濟大盤。香港提振經濟,仍需在四大支柱產業上下大功夫,落實施政報告提出的框架性策略和發展規劃。

政府統計處公布,受惠於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持續復蘇,9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估計為318億港元,按年升13%,逊于市场预期升13.8%。今年首9個月合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估計升18.6%,總銷貨數量升16.5%,重返疫前高位。

零售業反彈式增長,一枝獨秀,近兩成的升幅,遠高於第三季度GDP4.1%的增長,助力拉動經濟增長。市道的逐漸恢復,不僅市民嘗到甜頭,政府亦受到鼓舞,早前不僅大張旗鼓地搞「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還明言,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將繼續支持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增長。

但是如果僅依靠消費,是很難治真正支撐香港經濟復甦。一,通關至今,內地旅客恢復情況仍不理想,且消費模式出現改變,疫前丁財兩旺的情景不再,後續邊際效應持續遞減。二,港人北上消費成為新趨勢,北上是南下人流量的數倍。三,政府消費方面,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減少股市印花稅和樓市減辣等措施,未來政府收入將持續減少。但前期大量的長中短期支出,致使財政赤字不斷攀升,首6個月赤字1777億元,扣除發債收入實際赤字2243億元。政府庫房日薄,勢必會限制通過政府消費提振經濟的能力。四,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是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服務業,其中旅遊業是墊底的存在,對GDP的貢獻率多年來未超過6%。對未來如何推動旅遊業的轉型,施政報告提出深度文化遊的概念,但具體如何實施,尚未有定論。實施後,能不能大幅提振經濟,是一個未知數。旅遊業能否強烈刺激消費增長,亦存懸念。這也許就能解釋,政府在說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業支持經濟增長時,要加一個時限:今年餘下時間。

零售消費的率先復甦,是低基數基礎上的復甦,後勁遞減,且不可能帶動經濟大盤。對於18.6%這個增長數字,應辯證理性地看,不應太過樂觀。政府推動經濟復甦,還是應在四大支柱行業,特別是佔大頭的金融、進出口貿易物流、專業服務業上下大功夫。對四大支柱,施政報告提出了框架性的發展策略和規劃,如何落實且收到實效,至關重要。

(文:小丫 時事評論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4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