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浦東美術館年度重磅大展——「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 2025年4月26日正式開幕。作為陳逸飛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涵蓋內容最完整的個人回顧展,「時代逸飛」以陳逸飛誕辰80週年紀念為契機,全方位地呈現了陳逸飛創作生涯每個階段的整體樣貌和思想轉變,突出了他在不同領域內的重要成就。展覽持續至10月12日,將成為2025年上海文化藝術界的標誌性事件。

陳逸飛(1946-2005)是當代美術界傑出的藝術家、海派文化的繼承發展者、「大美術」和「視覺藝術」的倡導和踐行者、紅色文化創作的開拓創新者、傾心投入城市文化建設的貢獻者、也是具有時代影響力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展覽被分為四個板塊:「成長歲月」、「心靈之橋」、「海上風華」和「大視覺時代」,共匯集了逾150件展品,囊括了繪畫、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種媒介。展覽涵蓋了80件陳逸飛各階段不同系列的代表性油畫,同時展示了他在「大美術,大視覺」理念下所進行的多元藝術實踐,全景式地呈現了這位藝術巨匠如何在時代變革中推動了繪畫、影視、時尚設計與傳媒、公共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發展與融合。正如本次展覽標題所示,陳逸飛代表了一種時代精神。

亮點展品包括:《開路先鋒》《黃河頌》《佔領總統府》《踱步》等早期經典作品;如《周莊》《蘇州的黃昏》等留美時期開啟的「水鄉」系列繪畫;為大眾所熟悉的《長笛手》《女人與吉他》等「音樂家」系列繪畫;以《夜宴》《潯陽遺韻》《麗人行》為代表的海派風格「仕女」系列繪畫;以《玉堂春暖》為巔峯,將繪畫美學延伸至電影實踐中的「海上舊夢」系列繪畫;以及包括《山地風》《綠綠的草原》在內,突破一貫浪漫寫實傳統的「西藏」系列繪畫等。

美術館三層鏡廳內還將特別呈現陳逸飛職業生涯內唯一雕塑作品《東方少女》;展廳內則將循環播映《人約黃昏》《理髮師》等四部由陳逸飛執導的電影精剪。四個板塊內穿插的各類珍貴文獻更將極大地豐富展覽內容,為觀眾提供沈浸式的藝術體驗。

從現實主義的恢弘敍事,到東西文化的深度交融,從海派風華的時代映照,再到視覺藝術的跨界突破,展覽印證了陳逸飛如何通過持續一生的探索創新,塑造中國視覺文化產業的嶄新格局。

成長歲月:英雄史詩的浪漫書寫
展覽的第一板塊「成長歲月」聚焦陳逸飛早期創作與第一階段的經典作品。觀眾將深刻感受陳逸飛的浪漫的英雄主義情懷,他對崇高與美的追求,以及經典作品《踱步》中的深邃反思。
陳逸飛的繪畫創作深深烙印著時代的印記。他成長於上海,15歲時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接受了寫實主義的專業訓練。美專時期的陳逸飛認真刻苦,成績優異。1965年畢業後,他成為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專業畫家,並於1970年擔任油畫組負責人。整個七十年代,他用充滿激情與力量的畫筆,創作了一系列主題性繪畫,再現了時代洪流中的英雄羣像。

《開路先鋒》以昂揚之姿刻畫新時代建設者的豪情壯志,傳遞出頂天立地的壯闊感與生命激情;

《黃河頌》在蒼茫天地間奏響民族精神的鏗鏘回響,於1977年「全軍美術作品展」首次展出便引起轟動,被譽為陳逸飛歷史主題創作的巔峯之作;

《佔領總統府》以紀念碑般的構圖定格歷史性時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優秀的主題性藝術作品之一,奠定了陳逸飛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地位。本次展覽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特別提供了《佔領總統府》復刻作品。這也是《佔領總統府》史上首次以這種特殊的形式外借展出,作為展覽中唯一一件復刻品,意義非凡。這些紅色主題的經典之作體現出陳逸飛獨特的藝術風格,兼具宏大敍事的創作角度與浪漫主義的特點,從民族精神的挖掘到時代精神的體現都有所創新和開拓,不僅為中國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當下年輕人重新瞭解紅色文化、理解歷史的重要視覺記憶。

1979年,陳逸飛創作了傑作《踱步》。他以史詩般的畫面重構了中華民族近代歷史的重要瞬間,通過創造性地折疊線性時間,實現了技法與思想的雙重突破。《踱步》的誕生,標誌著陳逸飛對自我的超越和其歷史觀的成熟。這幅作品更獲得了廣泛的國際關注,成為中國新時期美術走向國際化的起點與標誌。

心靈之橋:融匯東西的視覺詩篇
1980年,陳逸飛赴美留學。他進入紐約亨特學院攻讀藝術碩士學位,並通過勤工儉學遊歷各大博物館,研究學習西方大師名作。八十年代,陳逸飛以「水鄉」系列和「音樂家」系列贏得了世界藝術舞台的認可,成為兩種文化之間的「心靈之橋」。他也一舉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投身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並取得世界性影響的傑出藝術家。

「水鄉」系列的誕生始於陳逸飛對江蘇古鎮周莊的一次實地採風。獲得主題選擇自由後,陳逸飛回歸內心深處的牽掛——故鄉。江南水鄉、童年嬉戲的石橋、煙雨朦朧的瓦屋成為其創作源泉。1983年,他以水鄉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在美國哈默畫廊個展中大獲成功,憑借獨特的東方之美,成為首位在西方主流藝術市場引發關注與收藏熱潮的中國當代畫家。此時,陳逸飛已成功探索出一條融合中國美學與西方寫實技巧的道路。

本板塊呈現了包括《蘇州的黃昏》《周莊》等經典油畫在內的十餘幅水鄉主題作品。它們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意境和氣韻,汲取了中西文化的藝術精髓,獲得中西方藝術界的高度評價,在全球化語境中更具獨特價值,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傑出典範。「水鄉」主題創作後來也貫穿了陳逸飛整個職業生涯,體現出他對江南文化的眷戀。

「音樂家」系列則從宏大敍事轉向對個體精神世界的凝視。《長笛手》等作品以大面積的深色為背景,人物形象高貴而優雅,在簡約中展現深邃。陳逸飛從攝影中獲得啟發,大膽地革新了對邊緣線與面部輪廓的處理方式。他對光影的運用精湛,在古典的基礎上兼具了當代藝術流派照相寫實主義的特點。

海上風華:都市夢影與文化尋根
九十年代,陳逸飛順應改革開放的浪潮回到上海。本板塊展現了「仕女」系列和「西藏」系列等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以及延續至歸國後的「水鄉」系列創作。此時的陳逸飛在技法、題材與媒介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時在藝術市場上佔據了開創性地位。他所創造的「海上風華」,是在擁抱時代潮流後綻放出的耀眼光芒。

「仕女」系列中,他以獨特的視角重新追憶並想象海派文化。本板塊中,創作於1991年的音樂主題人物羣像《夜宴》拉開了該系列創作高峯時期的序幕。這幅作品的藝術構思和畫面佈局與中國古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五位吹笛女子的場景遙相呼應,展現了陳逸飛對中國古典藝術的深刻理解。

同年,《潯陽遺韻》以超過百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中國油畫作品的拍賣紀錄,這也是中國當代油畫首次進入國際拍賣市場。
並且,受電影藝術實踐的影響,這一階段的陳逸飛轉向更具敍事性和寫意性的風格,繪畫作品普遍富有意境與層次感。

兩年後完成的《玉堂春暖》是他以民國時期老上海為背景構思的一幅時代畫卷。這件作品在美學和技法上近乎完美,成為這一時期的又一巔峯之作。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由著名導演王家衞執導的大熱影視作品《繁花》使陳逸飛再度走入大眾的視野。該劇設定於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恰好與陳逸飛發展海派繪畫的時期相重合。劇中,藝術家筆下的《玉堂春暖》和《仕女與鳥籠》作為背景亮相於至真園內。通過本次展覽,觀眾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這兩幅作品的真跡。

可以説,陳逸飛的藝術成就代表了中國當代藝術家最傑出的水平,他繼承和發展了當代海派的創新精神,推動了海派文化在不同領域的融合發展。他的作品展現了海派文化的獨特魅力,是海派文化獨特的當代體現。
而就在陳逸飛將精緻唯美的風格演繹至極致時,他又一次實現了自我突破。九十年代,陳逸飛被西藏獨特的風俗民情深深吸引,曾多次遠赴藏區採風,描繪當地壯闊的自然與人文景象。

以《山地風》《西藏家庭》《綠綠的草原》等作品為代表的「西藏」系列油畫由此誕生。

該系列中,陳逸飛有意識地摒棄過於精緻和平滑的筆觸,追求更質樸的視覺與精神表達。同時,憑借電影創作的經驗,他在繪畫中不斷探索了視覺拉伸所帶來的戲劇性張力。
大視覺時代:跨界先鋒的無限可能
「我是一個視覺藝術工作者。」陳逸飛曾如此定義自己。
陳逸飛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畫家,他更是中國當代最早的「大美術」概念的引入者和倡導者,在「視覺藝術」創作踐行中取得了卓著成就。他在影視、時尚、環境設計等多個領域都積極探索、奮勇實踐,推動了美術與多領域的融合。

九十年代期間,他創立的「Layefe」品牌首次將「時裝」的概念帶進中國;他創辦的《青年視覺Vision》雜誌開啟了中國視覺文化的新紀元,培養出一批青年創意人才;

他涉足影壇,先後執導拍攝了《海上舊夢》、《人約黃昏》、《逃往上海》、《理髮師》等四部電影,其中《人約黃昏》還曾入圍1995年第四十八屆戛納電影節特別推薦單元;

他更與上海城市的發展共命運,為上海城市更新和浦東的開發開放參與創作了大量有鮮明時代性的環境藝術作品,以及城市公共藝術雕塑和裝置。從泰康路藝術街區的規劃,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前期策劃,他以超前的視野推動了「視覺藝術」的社會化進程。陳逸飛通過行動踐行了一種上海精神——開放、包容、充滿創造力。他積極地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了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敍事。
本板塊通過影像、文獻與裝置,展現陳逸飛在千禧年前後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了藝術的邊界,並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

時代精神的延續:陳逸飛對當下的啟發
回顧陳逸飛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在藝術的道路上,他始終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開路先鋒」。創新,是他身上永遠的動力,促使他攀登了一座座新的藝術高峯。今天,他充滿前瞻性的藝術實踐對整個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依然有著深刻的啟發性意義。

展覽「時代逸飛」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溯,更是面向未來的啟迪。陳逸飛勇於創新的藝術精神正與當代年輕人追求多元表達的文化態度高度契合。他用畫筆勾勒時代,用行動塑造城市,對於「如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找到併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這一事關每一個人的課題,陳逸飛早已用畢生實踐給出了答案。希望通過本次展覽,陳逸飛所代表的時代精神能夠得以延續,為當下的每一個人帶來激勵與鼓舞。

展覽「時代逸飛」相關主題活動
4月25日至26日,浦東美術館舉辦「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開幕論壇與學術研討會,匯聚國內藝術界、學術界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陳逸飛的藝術成就與時代價值。開幕論壇的主旨論壇環節由馮遠主持,胡煒、範迪安、許江、陳燮君四位嘉賓發表了精彩講話。圓桌論壇環節由曹可凡主持,陳天、吳思遠、曾成鋼、尚輝、江梅、李磊圍繞本次展覽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4月26日的學術研討會進一步從陳逸飛的時代精神、藝術人生、繪畫貢獻、文化特徵、電影美學、大美術與城市美學、國際文化交流這七大主題切入,推動關於陳逸飛研究的系統梳理與前沿對話,體現出展覽在學術性與公共性上的雙重定位。
展覽期間,浦東美術館還將推出一系列兼具學術深度與公眾互動性的文化活動,帶領觀眾深入探索陳逸飛的多維世界。面向親子羣體的「多面逸飛」系列藝術工坊將以陳逸飛的多重身份為靈感,以素描、定格動畫、服飾拼貼、雕塑等多種互動形式,讓參與者通過分階段的互動體驗逐步解鎖陳逸飛的藝術造詣和跨界才華,完成一場「藝術通關冒險」。
目前,展覽的重點畫作《黃河頌》被收錄於最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之中。浦東美術館也將藉此機會推出美術館課堂、朗誦音樂會以及黃河意象任務卡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此外,展覽期間還將同步推出特展聯動、主題下午茶套餐及限量聯名花束等多元延展活動,為觀眾打造融合藝術、生活與美學體驗的沈浸式觀展氛圍。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