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逆向隔離」最大意義是深港一體化管理
2022-09-02
月旦港事

香港與內地有關部門將成立專班,商討「逆向隔離」方案的落實細節。「逆向隔離」若得以落實,將突破深圳健康驛站過關瓶頸,大幅增加北上港人名額。雖然離完全通關仍有很大距離,難以徹底扭轉僧多粥少的局面,但這是深港兩地共同統籌資源,進行一體化管理的初次嘗試,這也是「逆向隔離」磋商的最大意義所在。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1日)與粵穗深領導線上會晤,商討港方提出的「逆向隔離」等建議,即讓港人在香港按內地標準隔離檢疫,再以閉環方式進入深圳。香港傾向使用河套區的隔離設施作為「逆向隔離」地點。雙方均同意設立專班商議細節和落實。

目前港人循陸路北上,須先通過抽籤的方式,預約深圳健康驛站即檢疫酒店的名額,每日配額僅有2000個,但申請人數經常在2萬個左右,中籤幾率僅有十分之一左右,僧多粥少,缺口巨大。即使深圳開設了人文關愛通道,但該通道同樣是一額難求。當出現大量港人硬性北上需求,如日前逾萬名港生入學,就會產生危機。內地特事特辦,將港生列入人文關愛範疇,解決了燃眉之急。但這種為特殊群體「大開綠燈」的辦法,並不是可一再複製的解決辦法。而「逆向隔離」就是一條可恆常化的路徑。

「逆向隔離」方案的初衷,雖是針對港生北上難題而提出的,但將之機制化有更大的效用。香港傾向用於「逆向隔離」的河套區隔離設施,有4500間獨立房間、逾萬張床位,若充分利用,可提供大約1000個北上名額。不少香港市民對「逆向隔離」寄予厚望,但實事求是的說,目前香港疫情反彈嚴峻,能用於「逆向隔離」的隔離設施十分有限。單一的河套區隔離設施,遠不能改變僧多粥少的局面,想要實現完全通關,顯然是不現實的。且「逆向隔離」是前所未有的安排,有很多細節需要商量和落實,恐怕要好事多磨。期望短時間內有大幅改變,也是強人所難。

但評價「逆向隔離」應從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是深港兩地首次聯合統籌資源,進行一體化管理的嘗試,這才是「逆向隔離」的最大的意義所在。只要內地的抗疫政策未發生根本性轉變,兩地完全通關的可能性都不會太大。但若機制成熟完善,香港疫情受控後,可考慮將香港另外8個社區隔離設施總共4萬張床位的大部分用於「逆向隔離」,屆時僧多粥少局面將大幅緩解。

不僅如此,香港要融入大灣區發展,首要是加快深港融合進程。不僅是經濟上融合,更是行政管理上融合,資源的共同調配、統籌和互通。「逆向隔離」方案能夠落實固然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磋商的過程,是深港兩地政府形成合作管理共同事務的慣性。「逆向隔離」是一個積極的開端。

(文:小丫)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