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談|小崔:日本排核污創惡劣國際先例
2023-08-25
月旦港事

在巨大的爭議聲中,8月24日日本啟動核廢水排海計劃,計劃排放超過130萬噸經處理的帶有放射性的核廢水,排放時間預計橫跨30年。這樣嚴重不透明、嚴重缺乏與相關方溝通協作的嚴重不負責任做法,創造了一個惡劣的國際先例,為全球性核污染災難埋下隱患。

2011年3月,由於地震引發的海嘯,福島核電站發生了嚴重事故,6個核反應堆中1-3號發生熔芯,4號受損。在這之後,日本就進入了清理、控制和下線福島核電站的過程。如今的福島核廢水排放,就是整個福島核電站清理計劃的一部分。而在清理的過程中,從事故一開始給核反應堆降溫,到之後讓核反應堆維持冷卻狀態,都要不斷註入冷卻水。這些冷卻水因為與反應堆接觸會被污染,成為具有極高放射性的核污水。這些核污水不斷累計,加上雨水、地下水不斷滲入核反應堆,形成大量需要處理的核污水。

按照日本政府的說法,日本處理核污水採用的是多種放射性物質移除系統,也被稱為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 (ALPS)。ALPS可以理解為一個過濾系統,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吸附、過濾的方式,移除核污水中62種放射性元素(使其含量大幅降低,低於放射性廢物的環境排放標準),形成ALPS處理後的核廢水。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政府,包括大多英文媒體,基本用的是排放“核廢水”,而中文媒體則普遍描述為排放“核污水”。同時,因為ALPS無法移除核廢水兩種具有放射性的物質,碳14和氫的同位素氚,因此在最終排放時,需要用海水進行100倍以上的稀釋,讓最終排海的核廢水達標。

 2021年7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日本政府就如何執行審核、檢查福島核廢水排放正式簽署協議。IAEA也專門為福島核廢水排放建立了工作組。2023年7月4日,IAEA發表了一份對日本排放ALPS處理後的核廢水安全審查的綜合報告,該報告認定福島的核廢水排放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對人與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目前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主流的批評聲音,似乎在針對排放計劃的科學性和技術性層面之外,更加聚焦於本次日本單方面決定排放核廢水,在決策過程中存在的嚴重不透明,嚴重缺乏與國內利益相關團體和周邊鄰國的溝通,從而給國際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先例。

首先,本次排海方案是日本政府“一言堂”做出的決定,既沒有充分論證和嚴肅考慮其他可行的處理方案,也沒有充分回應專業團體和利益相關團意就方案提出的批評和質疑,更加沒有與受影響的周邊國家進行充分的磋商和協調。從客觀角度來看,日本政府處理本次核廢水的方式,就是先定下了排海這個方案,然後高調對外宣佈,造成不容辯駁的事實,之後再通過各種方式向國內和國際的利益相關方推銷、宣傳、捍衛這個決定,試圖爭取更多的支持。這種缺乏透明的公共咨詢與溝通,一意孤行的方式,完全與現代國家內部以及國際社會之間處理重大問題的透明與協作理念背道而馳。作為一個先進經濟體和核大國,如果日本都能夠用這樣的方式處理核廢水,那麼世界上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並不如日本的擁核國家,是不是可以用更低的標準來處理可能產生的核污染問題呢?

其次,本次核廢水排海計劃將加劇國內和國際社會對日本長期的質疑和不信任,造成長期的公共危機。本次配合日本政府處理核廢水的東電公司,在過去多年處理福島核危機時,由於多次人為拒絕公佈關鍵信息、故意隱瞞核危機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以及不承認反應堆發生“熔芯”等事件,屢屢遭到社會質疑,已經喪失了公眾的信任。東電公司宣佈ALPS能夠有效去除62種放射性物質,然而2018年的檢測數據發現70%經處理過的廢水仍然未達標。在接下來30年的核廢水排放過程中,如何能夠讓日本和國際社會放心,東電公司能夠嚴格按照IAEA的要求提供檢測樣本,日復一日遵守ALPS的程序標準進行操作?如何能夠讓各個利益相關方相信東電公司未來數十年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以及數據的準確性?如果將來在排放過程中出現監守自盜的行為,IAEA的監管和背書能夠有效阻止一場嚴重的生態環境災難嗎?

儘管存在種種質疑和批評,日本政府排放核廢水的行為已不可逆轉。令人感到可惜的是,福島核廢水處理,本是一次可以加強全球處理複雜核污染透明度和協作性的機會,但因為日本政府不負責任的單邊行為,而走向相反方向,為國際社會帶來一個惡劣的先例。未來數十年日本的核廢水排放,將對全球造成怎樣的影響,恐怕只有時間可以見證。

(作者為法律博士、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