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談|蔣巍:JPEX事件中 政府就沒有錯嗎?
2023-09-22
月旦港事

JPEX風波仍在延燒,除了多名網紅之外,甚至包括張智霖等多個知名人士也牽扯其中。我們自然要譴責JPEX涉嫌違法的行為,不過,當局也要反思為何讓JPEX能夠生存那麼久,顯然是監管方面出現了問題。與此同時,特首李家超曾表示要“擁抱WEB3.0和虛擬資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龐大機遇”,JPEX風波發生之後,香港如何對待這類新興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對外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近日被證監會點名屬無牌經營後,引爆一場幣圈風暴。不少投資者向警方以及議員求助,涉及的金額就超過10億,儘管警方先後拘捕多人,但至今誰是幕後操盤手是誰還不得而知。

之所以證監會採取行動,是因為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發牌制度直到今年6月1日才開始生效。在此之前,證監會沒有權力對類似JPEX這樣的機構進行監管。然而,證監會其實早就發現JPEX當中的貓膩,在去年7月就將JPEX列入無牌公司以及可疑網站名單,並多次提醒社會各界小心這類無牌,特別是海外虛擬資產平台的風險。

換句話說,證監會在相關發牌制度生效之後便立即對JPEX開展行動。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當局至少要反思三點,一是為何香港針對虛擬資產平台的監管制度沒有及時的推出;二是為何證監會向投資者做的風險提示沒有太大成效;三是為何沒有人去規管虛擬資產的相關廣告。事實上,除了第一點之外,其餘兩點都是當局即便在沒有監管制度的情況下都可以做得更好的。

筆者更加關注的是特區政府會以何種態度看待虛擬資產這類新興的金融形態。而不少從事虛擬資產行業的金融人士同步地在觀察特區政府究竟會如何對待“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的發展。如前文所言,特首李家超曾表示要“擁抱WEB3.0和虛擬資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龐大機遇”。與此同時,近日當局又不斷強調會“監管從嚴”。一邊是發展,一邊是從嚴,如何取得平衡是關鍵。

筆者並非不認同要“監管從嚴”,更不認同金融行業可以放飛自我。但監管與發展是可以做到相對平衡,關鍵就是監管當局應當放棄事後監管的思維。隨著當今新技術發展給商業模式等帶來的改變,監管當局應當及時順應行業的發展,及時推出相關的監管規定,制定好遊戲規則,從而讓從業者和投資者均能獲益。

以JPEX為例,本港目前虛擬資產交易有牌照的只有兩家。至於供投資者將虛擬貨幣兌換成現金的虛擬貨幣找換店,在香港法律和會計框架下,虛擬貨幣屬於商品而非“金錢”,所以金錢服務經營者法例、證監會的法例監管均不適用於此,換言之,在現金兌換成虛擬貨幣的交易等同於買瓶水。可見監管存在灰色地帶。如何及時補漏洞,優化監管是當局必須盡快思考的問題。

(文:蔣巍 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