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冊|鄧飛:從暴雨水災看香港城市規劃之難
2023-09-08
月旦港事

昨晚(7日)開始暴雨,從媒體報導得知,黃大仙地鐵站一帶降雨導致嚴重水淹,今天連忙趕去了解情況。現場果然水淹得很嚴重,黃大仙中心最低一層商場完全被淹沒!不是一般的水淹,而是完全被淹沒!所有商鋪都被淹沒了,損失慘重,尤其有些食肆才剛剛開業不久,在沒有退去的污水上漂浮著被淹店鋪的招牌。黃大仙區有我們教聯會的社區辦事處,在當區社區幹事的引領下,我察看了水淹的地鐵站口和商場,以及與去水洩洪相關的附近道路,算是初步了解情況。

由於附近原有的去水渠改建成道路,剩下的去水渠道是不足以應付這個自1886年以來最大降雨量所產生的水量,大量從獅子山衝下來的洪水湧入黃大仙廟門口地面低窪處。最後只有兩條出路:要麼灌入黃大仙地鐵站E出口內,要麼灌入隔壁黃大仙中心底層。昨晚先灌入前者,今天灌入後者,今天消防和工程人員不停進行抽水工作,辛苦了!但商戶也慘,我路上碰見兩位商戶,真是欲哭無淚。短期內當然是要先清理洪水和商場底層,以及涉及的賠償問題,中長期還是要做好去水工程的改善工作。近年氣候極端化現象日趨嚴重,這種來去無蹤的大暴雨,恐怕陸續有來,還是要未雨綢繆,稍後會連同教聯會在當區的社區幹事,約見當區官員,商量如何跟進改善。

香港地少人多,無論是建樓住人,還是擴路通車,每一寸土地的利用都不得不見縫插針。有時候還真的沒有太多選擇,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有的只是權衡取捨。以這次暴雨之下的黃大仙區為例,在黃大仙廟門前與龍翔道主幹道之間,有一片不算很大的空地,空地並不是平坦,而是由西向東漸漸成斜坡,斜坡盡頭就是黃大仙中心的底層商場,商場右邊就是地鐵黃大仙站的E出口。空地的另一邊平地,則是與黃大仙連接上獅子山的一段斜坡路。當昨天晚上暴雨傾盤而至時,獅子山上的雨水連同泥污就如同洪流一樣,順著這個斜坡蜂湧而下。山下的平地當然有去水管道,但以前更大的管道已經因為擴建道路而填平,也就是今天位於黃大仙廟左面與龍翔道連結的沙田坳道。這個沙田坳道以前就是大的去水管道,山上有再大的雨水,也可以經由這個管道排出維港。後來因為管道東邊大興土木,修建公屋和私人樓盤,居住人口驟然上升,運輸道路不敷使用,所以才填平沙田坳這個去水管道,改建成為方便新樓盤居民交通出入的道路。

現在有網民說,就是因為把沙田坳道去水管道(實際上是一條溝)改建為道路,才造成今天洪水無處可去,唯有向東灌入地處低窪的地鐵站E出口或者商場底層。是否真的因為這個原因而造成「禍水東流」,這需要專業的工程師來予以判斷。但就算真是因為改建造成,這裡也有兩點值得深入思考:

第一,這次暴雨是自1886年香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降雨量,正如有官員所提,預測風球易,預測雨量難。如此暴雨雨量,以前做渠務完善工程的設計人員,恐怕也難以納入預測而作規劃。

第二,就算把現在的沙田坳道重新回復為以前的去水溝或者渠道,那就變成附近的住宅居民缺了一條出入的道路。當初把去水溝改建成道路時,就是想為開發附近的土地做好道路基建。如果當初不改變這條去水溝,就幾乎難以開發使用附近的土地,這就變成了一個兩難的局面。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很多時候的城建規劃都或多或少面對這種取捨問題,並不一定有面面俱到的完美解決方案。

接下來,要督促政府香港部門加快研究解決方案。在當前全球極端氣候現象日趨常態化的前提下,這種降雨量恐怕在未來會經常碰到,改善去水的工程是不可或缺的。但與此同時,也不可能把沙田坳道拆毀,改為去水管道。這就看渠務部門和工程人員有沒有創意解決方案,例如把道路改建為架空路,道路下方修建去水管道,諸如此類,這也是我們也持續跟進的。

辦法總比困難多。

(文:鄧飛 教聯會副會長 立法會議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