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月CPI同比增長2.4%,從三個月來的高位回落。豬肉價格增幅從7月回落,但是同比仍上升52.6%,豬肉價格持續高位成為推動CPI的主力。8月PPI增長2%,連降7月個月,但降幅收窄。邁向第四季度,野村證券上調中國今年和明年GDP,但對內外環境謹慎。為什麼?專訪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

金石財經主持人曾瀞漪﹕您好,今天我們看到兩個數字CPI還有PPI,從這些數字怎麼看中國經濟所處的情況?
陸挺:從通脹角度來講,一方面通脹壓力確實不大,尤其是PPI通脹還是負,另一方面市場也不要過度擔心通縮風險,因為CPI通脹降低並不是意味著經濟復甦乏力,主要是因為去年下半年豬肉價格飛漲造成了這個高基數。
實際上我們看經濟復甦的情況,前期出口和投資速度較快,接下來幾個月消費的情況應該會跟上一些這個步伐。從供給側角度,製造業和建築業前期復甦較快,服務業的復甦較慢,但隨著疫情在內地已經幾乎被徹底控制住,服務業在未來的幾個月將會是復甦的主要動力,所以下半年我們國家GDP的增長速度,應該就能夠會回到了5%以上。
曾瀞漪﹕野村發表的最新報告,上調今年和明年中國的GDP增長預測,今年增長2.2%,明年9.4%,但是仍然對大環境有所保留不那麼樂觀。內外環境帶來的挑戰究竟是哪些?該如何和處理面對?
陸挺:總體而言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復甦力度是較為樂觀的。我們年初在疫情剛發生時就判斷今年會呈現V型復甦的態勢,所以最近也上調了中國GDP增長預測。
接下來我們面臨的挑戰,我認為在外圍和境內也有。外圍方面最重要的挑戰就是全球疫情還沒有結束,現在每天全球新增的病例還在23萬左右,有些地方,像歐洲,疫情已經出現第二波,這還是一個風險,尤其是考慮到疫苗也不可能在短期裡大量生產。第二是過去的幾個月非常重要的拉動因素就是出口方面,尤其在防疫物資和在家辦公用品這種消費品方面,但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因為防疫物資和在家辦公用品的出口,可能會面臨從高點之後下行的一個風險,尤其是一些耐用品。
從國內的這個角度來講,過去多年的寬鬆刺激政策空間比以前小了,尤其是現在能夠讓貨幣政策放水的力度,明顯的是比以前小了。在房地產方面,現在堅持“房住不炒”也不放鬆調控,態度非常堅決,實際上也會限制我們復甦力度。還有一個就是失業,跟往年相比這還是一個問題,紓困我認為還是不夠,所以消費比較疲軟也會連累復甦。
另外,國內的商業銀行今年承擔了很多就地紓困的責任,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紓困領域方面。後面一兩年,商業銀行面臨處理壞賬的壓力會比較大。最後一個跟外圍環境也是相關就是產業鏈轉移,在疫情期間大家不用擔心,但是在疫情之後,今年我們確實面臨著惡化的一個國際環境,而疫情之後,有些領域例如高科技領域和醫療物資生產領域的產業鏈轉移,估計發生的概率會比較大。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