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正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的威脅,截至昨日(8.6),再增三宗個案,令本港累計總數增至四宗。新增患者分別居於鴨脷洲及青衣,他們近期曾前往廣東佛山及孟加拉。連日暴雨令蚊患風險急升,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必須全力預防基孔肯雅熱疫情擴散。
【最新個案:三名港人外遊後中招】
1. 鴨脷洲七旬婦: 一名居住在利東邨的79歲女士,上月獨自到佛山探親,返港後於8月4日出現發燒和關節痛,隨後在瑪麗醫院確診,現時情況穩定
2. 青衣父子: 一對居住在曉峰園的55歲父親及其10歲兒子,他們於上月至本月初曾到孟加拉旅遊。旅途中兒子報稱曾被蚊叮,父子二人先後在當地及返港後出現病徵,最終在瑪嘉烈醫院確診,目前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已將個案通報內地及孟加拉相關衞生部門,並正對同行的家居接觸者進行醫學監察。
【社區反應:屋邨居民盼加強滅蚊】
個案公佈後,引起了部分社區居民的擔憂。有居住在利東邨的市民表示:“都擔心,小朋友暑假周圍玩,都會被蚊叮,這裡都多蚊。”亦有居民希望管理處能進一步加強滅蚊措施,特別是在雨後積水處處的環境下。
【政府應對:雨後滅蚊大作戰】
針對蚊患威脅,食物環境衞生署已即時在患者住所250米範圍內展開密集式霧化滅蚊。然而,當局坦言,連場大雨為滅蚊工作帶來挑戰。
食環署發言人解釋,大雨會沖走已施放的殺蟲劑,並製造更多新的積水,令蚊子滋生地點轉移。為此,署方正聯同各部門加強巡查建築地盤、過往蚊患指數較高的黑點,一經發現積水便會即時清理,並在無法即時處理的地方施放蚊沙,同時對成蚊藏匿的草木叢林進行霧化滅蚊,務求從源頭遏止蚊子滋生。
【認識基孔肯雅熱:不致命但極痛苦】
• 病徵: 名稱源於非洲土語,意為“變得扭曲”,形象地描述了患者因嚴重關節痛而彎腰的模樣。其他症狀包括突然發高燒、肌肉痛、頭痛及紅疹
• 嚴重性: 此病甚少引致死亡,大部分患者能完全康復。但關節痛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對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風險較高
• 治療: 目前沒有特效藥,治療主要為紓緩症狀,例如使用止痛藥及補充水份
市民自保錦囊:防蚊措施要做足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預防勝於治療,必須做好以下防蚊措施】
• 外遊人士須知: 從受影響地區回港後,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留意身體狀況
• 家居防蚊: 定期清理家中積水,包括花盆底盤、冷氣機底盤等,從根源上杜絕蚊蟲繁殖
• 求醫警覺: 若出現發燒、關節痛等症狀,應立即求醫,並主動告知醫生近期的外遊紀錄。切勿自行服用阿士匹靈或布洛芬等消炎藥,因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等嚴重副作用
#街坊熱議💬:帶你了解民生各事
【HongKongV】
Instagram: @hongkongv
Threads: @hongkongv
Facebook:香港V
YouTube:香港V
TikTok: @hongkongv
#hongkong #hongkongv #香港v #香港
編輯:梁琰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