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之際,中央再次推出挺港惠港政策。除了提升內地訪港旅客免稅額之外,值得留意的是向非中國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簽發回鄉證。這一舉措,不僅代表中央的關心與支持,更體現出中央挺港惠港政策背後的政策邏輯轉變。
中央在不同階段推出挺港惠港政策,可以說是一個慣例。目的是在特定的發展階段,滿足相應的政治以及經濟發展的需求。香港回歸27年以來,一些挺港惠港政策影響深遠,例如人們熟知的自由行、CEPA等。過去一年內,中央的挺港惠港政策推出頻度之密,應該是回歸27年來最甚的。
在今年的七一前後,中央就推出四項措施,先有增加內地居民在港購物免稅額度,接着宣布向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簽發外籍居民通行證,方便他們到往內地傾生意、旅遊和探親。再有贈送香港一對大熊貓,而商務部和特區政府亦就CEPA框架磋商內地對香港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的新措施已經達成共識。
同過去的挺港惠港措施比較,向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簽發外籍居民通行證是一個特殊的安排。這一安排的意義不僅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關心支持,更是挺港惠港政策思維的轉變。如行政長官李家超特別指出,今次措施是一項特別突破,特別照顧非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不限國籍發出卡式證件,新措施鞏固提升香港特殊優勢,是「一國之利、兩制之便」最佳示範。
誠然,相關政策並不能像其他政策「銀彈」一樣可以帶來即時的經濟效益,但卻是一項立足長遠的策略性措施。一方面,有關政策能夠滿足非中國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前往內地工作生活,提高兩地人員交流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亦有助於提升香港吸引人才的優勢。讓那些想要在內地便利展開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可以通過香港吸引人才的計劃,落戶香港。
從此政策可以看出,中央挺港惠港政策邏輯正在優化,已非簡單粗暴的「銀彈」,而是立足長遠的結構調整。政策的制定充分考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並立足香港長遠的發展,配合特區政府吸引人才的政策,從而為香港由治及興創造政策條件。
對此,香港必須充分領會到中央有關措施的政策邏輯,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增加面向國際社會的宣介工作,積極廣納人才,努力拼出香港的未來。
(文:蔣魏 時事評論員)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