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談|小崔:青少年自殺為何頻發?如何拯救?
2023-11-09
月旦港事

過去數月香港頻發青少年自殺事件,令人震驚和痛心,也讓社會再次高度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家庭環境、學業和就業問題、情感和朋輩關係、社會氛圍以及資訊宣傳等,再加上近年發生的社會事件以及疫情的衝擊,都對青少年心理造成巨大壓力,嚴重時可能導致自殺等極端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通常是相互關聯的,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相應政策時,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從青少年的生理、精神和心靈等不同角度出發,構建涵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方面綜合支援框架,培養青少年的健全的心智和才能、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讓他們可以面對人生不同階段及社會不斷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事實上,面對日趨嚴重的青少年心理問題,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已經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快速回應。在過去兩個立法會會期內,曾經有6位議員就「精神健康」(包括兒童精神健康)問題進行提問,今年更是在不到兩個月內,兩度辯論相關議案。今年3月,包括教育局、民青局、醫務衛生局和文體旅局在內的7個政策局,聯名向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探討解決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並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思路。筆者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支援和投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網絡。

首先,從家庭的角度,重視家庭中親子關係的構建,特別是增加對基層家庭的支援,從源頭改善青少年成長的環境。青少年心理問題一般都經歷情緒困擾、情緒病症,再到嚴重的精神疾病,而家庭往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源頭。香港超長的工時和逼迫的住房條件,都對健康的親子關係帶來時間和空間的壓力,不僅催生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導致對青少年情緒的忽略,並造成惡化。在一點對於基層家庭而言,青少年的情緒波動情況更加嚴重,解決問題更加困難。對此政府不能「頭痛醫頭」,要全面提供政策支援,鼓勵家長平衡職場和家庭,能夠投入更多時間構建健康的親子關係,並且加快改善基層家庭的住房條件,讓友愛和睦的家庭環境成為預防青少年情緒問題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從專業的角度,擴大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跨專業醫療團隊的培養和投入,為有需要的青少年和家庭提供及早識別、評估和診治。由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複雜因素和表現出的多樣特點,跨專業的醫療團隊應該包括精神科醫護、教育和臨床心理學家、語言和職業治療師等,才能夠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提供一系列適合的治療和跟進,以解決他們在語言溝通、社交、情緒管理、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面臨的問題。對此政府應該加大資源投入,縮短青少年接受治療所需的輪候時間,並且要針對基層家庭所面臨的財務負擔,為他們提供治療費用的特別支援。

第三,從青少年成長的角度,學校應該加大力度推廣體育運動,並加強價值觀教育和正向思維的培育。學校是青少年學習和成長的最重要場所,也是塑造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環境。學校最重要的使命是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因此,推廣體育運動在學校教育中尤為重要,在青年人中建立持續的體育文化,讓青少年通過參與各項運動,培養他們的身心健康、群體精神和承受壓力的能力。同時,加強價值觀和正向思維的培育,也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能夠有效引導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有擔當,有理想,實現全人發展。

國家和特區政府多次通過不同方式,表達對香港青少年的關心關愛。除了為青少年解決「四業」(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為青少年成長成才提供助力之外,特區政府應該更加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不同角度綜合制定政策,投入資源,有效改善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環境,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可負擔的專業醫療支援,培養他們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讓香港的年輕一代看到未來的曙光和希望。

(文:小崔博士 教聯會秘書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1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