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公屋富戶」是否有錯?
2023-12-04
月旦港事

早前“瑜伽褲媽媽住600呎海景公屋”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傳得沸沸揚揚,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就指該女子造假,以及“在深圳擁有物業”都非事實。此事除了要肯定特區政府打擊“公屋富戶”有心之外,亦讓社會再次討論究竟該如何處理“公屋富戶”的棘手問題。

香港公屋輪候時間居高不下。儘管本屆特區政府重視房屋供應並努力增加供應量,不過,在11月3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公屋輪候時間升至5.6年,顯示改善公屋輪候時間之不易。在處理公屋輪候時間方面,特區政府整體上採取兩個政策,一是努力增加公屋的供應量,二是加快公屋流轉,當中一項就是打擊“公屋富戶”。而相較於起樓蓋屋,打擊“公屋富戶”確實是一個短期上不錯的辦法。

抽到公屋就是人生贏家,這是香港坊間的至理名言。“公屋富戶”早也是天怒人怨。自上月開始,房屋署要求未住滿10年的公屋住戶須每2年申報居住狀況,以及是否在港持有住宅物業,較之過去居住10年以上才須申報有明顯收緊。截至目前,房屋署派出的8.8萬份申報表已回收超過7.4萬份。“瑜伽褲媽媽”事件讓社會再次關注到“公屋富戶”的議題,並不是壞事,當局利用社交媒體打擊公屋濫用也算說得上是與時俱進。

只是我們亦需要明白“公屋富戶”產生的深層次問題是什麼。除了是因為有人利用政策漏洞,霸佔公共資源,這種貪婪的人性原因之外。特區政府也要明白,在當前的政策環境根本無法徹底堵塞虛報收入的漏洞,常見的如許多機構和打工仔用現金交收酬勞,複雜的如有人會轉移財產給子女或者轉移財產到其他地區,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不勝防。因此,我們解決“公屋富戶”的根本就是讓這些富戶能夠進入到其他的置業市場中去。

事實上,特區政府一方面要加強公屋的供應量之外,一方面也要加大完善置業階梯,特別是增加公共房屋到私人房屋之間的置業階梯。目前,公屋的供應量不足,但居屋以及港人首次置業的樓盤更加不足。即便是“公屋富戶”,很多人較難做到從公屋一躍上私人樓宇市場的能力。因此,如果只是一味將“公屋富戶”趕走,卻不給予他們“置業階梯”承接一把,這些“公屋富戶”一旦被趕出公屋,就可能立馬成為無瓦遮頭的空殼一族,到頭來也是會因為財富的縮水而回流到公屋輪候。

因此,解決“公屋富戶”的問題,一是要嚴厲打擊,二是要看到解決問題的根本。不可以一刀切,特區政府必須完善置業階梯,讓社會不同階層的市民能夠有樓可住。

(文:蔣巍 時事評論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1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