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凄惨”是喝彩】
【福州“冤大头”】
冤大头,福州话怎么讲?
肯定不能讲“冤大头”,福州话里没有“冤大头”这样的组合。
当然你硬要这么说也可以,别人听得懂就行。
不过那不是福州话,那是拿福州音说普通话,曰“文读”。
程老汉对文读完全没兴趣,程老汉只探讨福州话口语。
福州话口语里带“冤”的词组有:冤讲(胡说),冤枉,冤仇(冤家),冤家(吵架)。
冤家,福州话里是动词,意思是吵架。“冤家九主赴煮暝”,分别跟九个人吵架,还来得及回家做晚饭。这是讲某些女人泼辣无敌,跟人吵架特别能战斗。
那么,“冤大头”福州话怎么讲呢?
——做盘数。
盘数,就是吃亏、倒霉。
做盘数=冤大头。
盘数相,就是倒霉相、冤大头相。
盘数欠,也是倒霉相、冤大头相。
盘数面,还是倒霉相、冤大头相。

闽南话“盘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盘点帐册/仓库的数。
“盘数”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怎么在福州话里就变成吃亏倒霉冤大头呢?
程老汉试着拆解一下哈。
“盘”:古汉语中“盘”有“曲折、盘旋”之意,后引申为“纠缠、麻烦”,比如,“盘根错节”。
“数”:古汉语中“数”可指“命运、气数”。
因此,盘+数,就变成了→倒霉的气数。
古汉语文献找不到“盘数”作为“吃亏倒霉冤大头”的用例。
而福州话的“盘数”有没有可能是,古汉语语素(“盘”“数”)在方言环境中重新组合、赋予新义的结果呢?
【福州人、建瓯人,不运货只下货】
下,福州话是个多音字,a gia,ha。
ha这个读音,意思之一是,运载。
下货=运货,下人=运人,下猪=运猪。
建瓯话也是这样。
下货=运货,下人=运人,下猪=运猪。

为什么“下”=运呢?
古汉语吗?
下,在标准汉语里面确实有“递送”的意思。
下达=由上往下传递。
下话=传话。
可是,这些“下”跟“运载”的意思不一样,对吧?
互联网词语“下载”把“下”和“载”组合在了一起,但这个“下”说的是从互联网上把东西“截下来”,截到自己的个人终端来,比如个人电脑、手机、U盘之类的个人终端。
下,还有“去”、“前往”的意思。
下江南,南下,下乡。
但是,这个意思,也不包含“运载”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福州话、建瓯话,“下”=运载呢?
会不会是,“下”字在古汉语里面本来就有“运载”的意思,但是后来标准汉语逐渐不这么运用了,就失传了。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福州人回家不说“回家”说“转厝”】
福州人回家不说“回家”说“转厝”,duong cuo。
回去→转去,回娘家→转外家,中午回家→转昼(字面意思是回家吃午饭),傍晚回家→转暝(字面意思是回家吃晚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只是语言习惯。
回转回转,外地人说回,福州人说转。
类似的例子还有,啼哭啼哭,外地人说哭,福州人说啼。倚靠倚靠,外地人说靠,靠不住,福州人说倚,ai,蜀仂囝都卖倚其(一点都靠不住)。
【福州白鸽是白鸭?】
网友“阳光温暖回忆”:福州话鸽子怎么说?有人说白鸭。如果灰鸽子或其他颜色鸽子,福州话统一叫白鸭吗?
白鸽,福州话单字读音是:ba ga,连读变音就成了:ba la。
但是,也有福州人连读变音读成:ba a。
这就是有人以为是“白鸭”的由来。
“如果灰鸽子或其他颜色鸽子,福州话统一叫白鸭吗?”
然也。
冯爱珍《福州方言词典》:白鸽,鸽子,……品种很多,羽毛有白色、灰色等。
陈泽平《福州方言大词典》干脆举了个例子给我们:“两头灰其白鸽(两只灰色的白鸽)。”

这种现象普通话里也有——
比如,白鹭有多个品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
小白鹭是品种,灰羽毛的小白鹭叫灰色小白鹭。
【福州人爱喘?】
给你点洪水,你就泛滥。
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坊。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为什么别人说你胖,你就喘呢?
这话从哪里说起呢?
有一种解释是,因为胖子稍稍运动就爱喘。
福州人也爱喘。
福州有胖子,但不是所有的福州人都是胖子。
比如我,就不是胖子。
可为什么福州人爱喘呢?
因为,喘,在福州话里,是说话的意思。
碎喘,coi cuang,就是闲聊的意思。
这是古汉语的遗存。
古汉语里,喘,也有这个意思,是轻声说话的意思。
《荀子·臣道》:“喘而言。”喘,小声说话。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