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香港出現移民潮,不過如今潮頭漸落,開始逆向回流。香港政府對回流港人頗為寬容,而市民則多激憤,堅決反對。港府應充分平衡血脈親情、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社會輿論傾向,對不同類型的回流港人,務實地採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政策,並向市民做好解說及輿論引導工作。
世界上從未有哪一地政府,像特區政府一樣,對棄家背國之人如此包容。行政長官李家超對身在海外的港人喊話,稱香港始終是家,「可以追求夢想、發展、自由、包容的香港,應係是你擁抱及覺得返嚟建設嘅峴港,歡迎你哋」。在返港證件安排上,香港政府也始終為他們留有後路。BNOer離港之時,香港並無要求他們交還特區護照或者身份證,入境處還貼心地為他們異地續證提供方便:在網上辦理特區護照續證手續,預約日子回港取證,或者入境處直接把證件寄到申請人所在國家的中國領事館,不用回港就可在當地取證。
港府的開放心態,來源於對香港未來廣闊發展前景的充分自信。包容善意,來源於血濃於水的親情認同。但從2019年香港黑暴慘痛中,掙扎著挺過來的普通香港市民,幾乎將BNOer歸類於參與黑暴但逃離檢控的漏網之魚,對他們離港樂見其成,對他們返來就沒有容忍性。「食得鹹魚抵得渴」「千祈唔好返嚟呀」是多數愛國港人的共同心聲。
政府態度與坊間輿論出現兩級偏差,不是一個好現象。港府若不做分辨,一股腦地迎回移英人士,可能會影響港府的管治威信,也會為社會矛盾的再次激化埋下隱患。如今回流初見波動,未成規模,影響尚不突出。但未來兩三年,隨著BNO有效期臨近,預料大量移英人士看不到獲得永居條件,回港將持續升溫。港府需未雨綢繆,針對不同類型的回流港人,出台更加細化、更有針對性的對應之策。
香港移英人士,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無特殊政治原因,純粹為了更方便在海外求學,或尋求更廣闊發展空間等因素而移民。此類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專業技能,是香港在海外「搶人才」的主要目標,港府應提供優惠條件,盡量爭取其返港。二類是幻想主義者,黃絲藍絲均有。此類港人在英國政府編織的美好謊言中,辞去香港的高薪厚禄,衝動移英,但在嘗遍了就業困難、收入下降、社會地位地下、基本權益無法保障等諸多苦楚,積蓄耗盡,走投無路下選擇回港。此類人是撞了南墻、受了現實教訓的幡然悔悟者,港人應以大度寬容之心,迎接其回來,重新開始。第三類是身有屎者。曾參與2019年香港暴動等的反中亂港分子,為逃避刑責而移民者。此類人如要回港,需要補上應擔負的刑責,在更生之後,才能重新進入社會。需要補充的是,港府還需要對市民做好解釋工作,闡明歡迎移民港人回港的必要性,引導輿論,為他們重新融入社會,創造相對友好、包容的社會環境,並防範社會矛盾再次激化,影響社會的安定。
(文:小丫)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