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哈佛對抗白宮,有勝算嗎?
2025-05-27
月旦港事

自特朗普總統二次上台之後,白宮與美國自由派大學之間,戰爭持續不斷。哈佛大學作為雙方爭奪的焦點,近期鬥爭的激烈程度驟然升級。特朗普政府宣佈撤銷哈佛“學生與交流訪客計劃(SEVP)”資格,禁止學校招收任何國際新生,不僅讓哈佛現有的6,800多名國際生人心惶惶、前途未卜,而且精準“閹割“了這間北美最古老、最國際化大學的立校之本,這一招不擇手段、不計後果,不禁讓人感歎,“美國之大,竟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從更換校長、凍結聯邦撥款,到威脅取消免稅地位,提高捐贈利得稅,再到現在針對國際學生的“核打擊”,為何白宮接二連三要對哈佛下死手?表面上,雙方恩怨始於特朗普政府整治哈佛、清理“反猶主義”,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白宮真正想要達到的效果,是“擒賊先擒王”,讓哈佛這個全美最自由、最“進步”,最精英的大學繳械投降,關閉DEI(多樣性、公平與包容)項目、取消平權政策、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上按白宮的要求整改,最終實現在象牙塔內的“奪權”。

從哈佛的角度,學校樹大根深、財大氣粗,又站在自由派至高點,一般的行政手段不痛不癢,即使面對可能“傷筋動骨”的國際生禁令,也表現出大義凜然之勢:一方面迅速利用法律手段,取得臨時限制令,阻止白宮行政命令的實施;另一方面校董會達成一致,不允許學校回到談判桌上,不相信能夠與特朗普政府取得任何妥協。然而,特朗普這一係列“組合拳”,已經對哈佛造成了嚴重的實質性損害。即使能夠推翻眼前的禁令,面對白宮、司法部、國土安全部針對簽證審批、個人名單等層出不窮的“後招”,哈佛幾乎沒有可能全身而退。在與政府長期纏鬥的過程中,哈佛教職員、國際和本地學生的信心會逐漸動搖瓦解,甚至“用腳投票”,畢竟誰會賭上自己的大好前途,選擇一個官司纏身、前景堪憂、風雨飄搖的學校呢?

然而,放棄鬥爭就地投降也不是一條出路。哥倫比亞大學面對同樣的處境,在短暫抗爭後選擇“投降”,但長期仍沒能就關鍵事項與白宮達成一致,反而在聲譽和資助上面“雙輸”,進退維谷。這也徹底斷了哈佛的後路,把學校“逼上梁山”,只能賭上百年聲譽跟特朗普“硬剛”,不得不淪為美國國內政治派別之爭的犧牲品。“今日哈佛,明日全國”,如果哈佛這次認輸,“割地賠款”,那美國大大小小的大學和學術機構,恐怕都難逃唇亡齒寒、人人自危的境地!

這場鬥爭的激烈程度,香港隔著大洋都感同身受,並且要深刻反思。首先,香港要有覺悟,特朗普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哈佛大學目前的被動局面,一定程度上也是學校低估了特朗普的決心和手段。今日特朗普敢對自己人下如此狠手,他日如果對香港挑起事端,恐怕“快、准、狠”,不會分毫手下留情。此外,香港更要未雨綢繆,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哈佛事件一出,多間港校伸出橄欖枝,歡迎“哈佛難民”。這一方面展示了香港的學術獨立、自信和自由,另一方面也對香港高校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千萬引以為戒,珍視自家“金字招牌”,完善大學管制,“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切不可放任大學內亂內斗,重蹈特朗普政府的覆轍。

(文:小崔 法律博士、教聯會秘書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以上僅為專家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