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和濟南市美術館兩大主展區同步開展,21個國家和地區215位藝術家的291件作品亮相本次展覽。
本屆展覽以“人智時代”(The Age of Human Wisdom)為主題,探討新技術對當下藝術實踐以及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
本屆雙年展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展覽主題由總策展人馮遠提出,與第二屆“共生世界”主題內在邏輯關聯緊密始終關注人與世界的關係,更加面向時代更為緊迫、更為直觀的公共議題。
同時,展覽期間濟南各大公共藝術空間同期舉辦8場平行展,還有多場學術活動、跨界活動邀請學者、策展人、藝術家與公眾共同參與。
以下是“鳳凰藝術”為您帶來雙年展策展人王春辰的專訪和展覽現場報道。
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國內藝術展覽生態中,起步雖晚,卻迅速搭建起了一座以地域為根基、以國際化為目標的文化橋樑。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以“人智時代”為主題,聚焦技術與人類關係的展覽,意在搶佔技術語境下的文化討論陣地,試圖從AI、數字藝術、大地藝術等多維角度迴應時代關切。既立足齊魯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又不斷向未來的國際化藝術趨勢靠攏,濟南國際雙年展試圖在“歷史性”和“未來性”之間找到一條內外兼修的路徑。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主展區——山東美術館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主展區——濟南市美術館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觀眾可乘坐“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主題巴士看“兩大館”
01人智時代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海報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和濟南市美術館兩大主展區同步開展,共展出21個國家和地區的215位藝術家的291件(套)作品。其中,山東美術館共展出143位藝術家的198件(套)作品,國外藝術家作品佔近1/4。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世界各國藝術家的最新藝術創作成果集中呈現,通過文化理念的碰撞與互鑑,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通過展覽實現對話。
隨着數字文化推薦官“魯韻”出場,燈光舞美與影像展示交相呼應,展覽的當代性、多元性、國際化和潮流感一覽無餘,點燃今冬齊魯大地藝術之火。
12月5日下午,開幕式現場首先通過專題宣傳片向大家介紹了本屆雙年展主題意義、策展團隊、組織籌備等情況。隨後,山東現代舞團帶來了《冬之旅》舞蹈表演,舞蹈藝術的力量與韻律為濟南國際雙年展再添融合之美。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式文藝表演,與會領導嘉賓合影留念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名譽主席、總策展人馮遠,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美術處處長張苗苗,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邱志傑,天津美術學院原院長鄧國源,法國駐華使館資深文化專員貝奧玲等領導嘉賓,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楊東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等省領導,省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省新聞辦主任襲豔春等省直部門領導,濟南市委副書記楊峯,濟南市政府副市長任廣鋒等濟南市領導出席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還有省內外有關機構領導,雙年展策展團隊、學術委員會和參展藝術家代表,以及來自美術界、新聞界的嘉賓朋友。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王磊,濟南市委副書記楊峯,展覽策展人、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分別致辭。

▲ 開幕現場,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王磊致辭
王磊書記在致辭中指出,“濟南國際雙年展自2020年冬季啟幕以來已走過四年時光,展現了新時代山東的開放姿態和創新活力,帶來了當代、時尚、多元的展覽面貌,也讓美術以鮮活靈動的形式來到百姓身邊、走進群眾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專業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填補了山東國際性美術展覽品牌的空白。齊魯大地是美術發展的沃土、文化繁榮的家園。我們將秉持‘中國氣質、國際視野’的辦展理念,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成熟的機制、更加有力的支持,積極釋放大型展覽活動帶動效應,將濟南國際雙年展推向新的高度、成就新的輝煌。”

▲ 開幕現場,濟南市委副書記楊峯致辭
楊峯副書記在致辭中表示,濟南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名人志士,滋養了一大批璀璨奪目的文化。文化鑄就城市風格,藝術凝聚城市精神,濟南國際雙年展是濟南、也是山東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喜事和盛事,自組織舉辦以來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提升。希望本屆雙年展能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視覺體驗,充分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持續將濟南國際雙年展打造為美術界的知名品牌、強省會的靚麗名片。

▲ 開幕現場,展覽策展人、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致辭
楊曉剛館長在致辭中詳細介紹了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的基本情況和亮點特色。“本屆雙年展秉承一貫堅持的‘中國氣質、國際視野’辦展理念,呈現幾大特點:一是主題鮮明深刻,聚焦時代性聚變對當下社會形態與新現象的影響和表現。二是展覽陣容推陳出新,參展藝術家多為首次參與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藝術家比例大幅提升,引入更多作品類型,為觀眾提供多元的藝術視覺體驗。三是配套活動豐富多元,貫穿展覽周期,進一步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濟南國際雙年展作為年輕的展覽品牌,未來的路還很長,感謝並期盼大家長期關注和支持!”

▲ 開模現場,比利時藝術家馬努·維布·廷託雷(Manu vb Tintoré)向山東美術館捐贈作品
比利時藝術家馬努·維布·廷託雷(Manu vb Tintoré)向山東美術館捐贈作品《小草之刃51號》,並分享了他對濟南國際雙年展的特別情感:“差不多在我藝術生涯剛開始的時候,一位藝術評論家指出我的創作中有着東方主義風格。自此,這一藝術風格就伴隨着我,並貫穿了我的每一個繪畫系列。再過幾天,我將迎來從藝25周年紀念。我很自豪能在中國,在山東濟南這個重要的地方慶祝這一時刻,這讓我多年的潛心創作更有意義,本次展覽為我的作品服務於社會提供了絕佳機會。”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式,啟動儀式現場
馮遠、楊東奇、白玉剛、襲豔春、王磊、楊峯、任廣鋒以及美國紐黑文大學教授、藝術理論家大衞·亞當·布魯貝克(David A Brubaker)共同啟動展覽,展覽在熱烈的氛圍中宣告正式開幕。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濟南市美術館
展覽繼續堅持“國際視野”“中國氣質”兼具的辦展思路,特邀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擔任總策展人。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策展人團隊
馮遠是享譽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資深策展人,具有豐富的大型美術展覽策展經驗,且擔任過“共生世界——2022濟南國際雙年展”的總策展人。馮遠再次擔任總策展人,在展覽主題深化、展覽結構以及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帶來更加深刻有力的迴應。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春辰,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吳玉章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淳,獨立策展人、作家祝羽捷,以及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負責人徐琳共同組成國內策展人團隊。並由曾擔任聖保羅雙年展策展人的西班牙藝術史學家馬努埃爾·博爾哈-維萊爾,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保羅·葛思諦和韓國白南準文化基金理事長金弘姬組成國際策展團隊。此外,還成立了由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為濟南國際雙年展的學術高度再添重要保障。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濟南市美術館
展出作品類型涵蓋繪畫、雕塑、裝置、數字影像、大地藝術、表演藝術、新媒體藝術等多種形式。通過“作為方法的水墨”、“作為表演的藝術”、“絕對的抽象”、“輕鬆的、但也是時代的”、“後人類主義的女性創作”、“重塑感知的人類實驗”、“作為哲學的大地與鄉村”、“永恆的、永恆的”、“觀念之後的觀念”、“自媒體與當代社會”(以上十個版塊在山東美術館展區)“土地與時間”、“形貌與組構”、“感知與痕跡”(以上版塊在濟南市美術館展區)等展覽板塊的設置,全面展現當代藝術跨領域、多維度的創作實踐。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
本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策展板塊的設置有着清晰的邏輯遞進。“作為方法的水墨”迴應了齊魯文化的傳統根基,而“後人類主義的女性創作”“自媒體與當代社會”則將時代的尖鋭議題直接拋出。在這些板塊中,可以看到本土藝術家與全球藝術家的對話企圖,但這一“對話”是否真正形成平等而深刻的交流,仍需要時間檢驗。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濟南市美術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的參展藝術家陣容,除多位耳熟能詳的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外,一大批中青年新鋭藝術家成為展覽主體,這些實驗性作品使得展覽在視覺感知和主題表達上更具新鮮感。然而,這種新鮮感是否能夠超越“展覽消費”式的表面效果,真正推動藝術語言與社會認知的升級?這是“年輕的”濟南國際雙年展需要面對的挑戰。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攝影:劉澍,山東美術館
所有國外藝術家均為首次參加濟南國際雙年展,帶來了他們具有創新探索意義的當代作品。旅居海外的華人藝術家郭東、任戎,他們從中國出發,遊走於國內外,成為中國藝術走向世界重要的推動者。除此之外,山東本土藝術家常朝暉、劉明波、郭振宇、韓濤和王玉華等用繪畫、裝置、電影等藝術形式迴應“人智時代”的主題。
02新的、更關注人的
濟南國際雙年展作為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重要藝術盛事,承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積澱,同時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視角。

▲ 第三屆濟南國際藝術雙年展現場,山東美術館副館長接受“鳳凰藝術”專訪
山東美術館副館長姚允東在接受鳳凰藝術專訪時表示,濟南國際雙年展不僅僅立足於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深植于山東這片文化沃土之中。他説道:“我們的雙年展不只是立足於我們所在的命名的濟南這座城市,其實更多的是立足於山東的這片文化厚土,因為我們的雙年展也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所以它天然就帶着一定的文化使命的屬性。”

▲ 第三屆濟南國際藝術雙年展現場
本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的主題確定為“人智時代”,這是在總策展人馮遠的提議下,經國內外策展團隊多次商討後的成果。該主題旨在探討新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AI),對當下藝術實踐及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與第二屆“共生世界”相比,“人智時代”更加關注人與科技的關係,反映出時代的緊迫性和公共議題的直觀性。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劉澍攝影
作為本屆濟南雙年展的主要策展人,王春辰在採訪中深入解析了“人智時代”主題。他指出,當前社會正處於技術至高無上的時代,AI技術的迅速迭代發展使得人類在技術主導下的地位與未來成為亟待探討的問題。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策展人王春辰接受“鳳凰藝術”專訪
王春辰談到:“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的主題是‘人智時代’,這次展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緊緊扣住當下一個緊迫的話題——在一個技術幾乎統御了整個社會生活和結構的時代,特別是AI技術迭代發展的今天,人的位置、處境與未來,如何表現?”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影像作品《白蛇傳》,攝影:邵凱,山東美術館
在探討技術與藝術的關係時,王春辰進一步提出,藝術的獨特性在於其不可複製性,這在AI時代顯得尤為重要。他認為,藝術的教育與創作應從技術和AI的視角反觀其歷史獨立性與獨特性,從而揭示出藝術不可替代的本質——“藝術具有一種不可複製性,不可重複,不可以被機器所替代,這恰恰體現了人的價值。”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李琳琳作品《山寺桃花始盛開》,山東美術館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由馬良、孫昊、郭鴻洋組成的藝奇客創作團隊帶來的《妄想代理人》,攝影:劉澍,山東美術館
本屆雙年展在展覽內容上推陳出新,呈現出更高的新鮮度和多樣性。策展團隊在藝術家和作品的邀約上儘量避免重複,確保展覽作品的首發率超過50%。圍繞“人智時代”的主題,藝術家們進行了全新的創作,如唐暉的《莊嚴的機器》、李琳琳的《山寺桃花始盛開》等。此外,部分作品根據展覽場地進行量身定製,由馬良、孫昊、郭鴻洋組成的藝奇客創作團隊帶來的《妄想代理人》,在特定的展覽空間中進行藝術素材的再組合,展現了全新的藝術表達方式。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劉澍攝影,山東美術館
藝術門類的不斷拓展使得觀展體驗更加豐富多彩。此次展覽首次引進表演藝術、大地藝術、電影藝術等新門類,藝術家陳宇飛和劉東東將在雙年展現場帶來各自的表演作品,為觀眾提供全新的藝術觀看視角。同時,展覽還探討了自媒體藝術的無限可能,反映了人人都是記錄者和傳播者的時代特徵。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羅霄作品《CyberFish-正面系列》,濟南市美術館
濟南市美術館展區中,朱塞佩·洛·夏沃(Giuseppe Lo Schiavo)的《機器人》、薛雷&趙伯祚合作的⽣成AI沉浸式電影短⽚《馬可·波羅》、趙伯祚的《魅影輪迴》、章愳的《重屏》、羅霄的《CyberFish-正面系列》、肖維的《無題》等影像作品,讓觀眾通過藝術瞭解從算法時代到AI生成時代的理論邏輯和特徵。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黑川良一(日本)作品,濟南市美術館
再比如,日本當代著名藝術家黑川良一的大型裝置作品《構件》,通過激光掃描技術採集現實中的建築與森林等三維數據,重構出全新的視聽效果,讓觀眾深刻體會到自然與藝術的澎湃力量。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AI生成“濟南小妮兒”全息交互櫃, AI虛擬人,語音交互,濟南市美術館
而四門塔、濟南老火車站、虛擬人“濟南小妮兒”等突出濟南歷史文化特徵的藝術作品,也以新的“技術+藝術”表現形式出現在本次展覽中。這些藝術作品將本土文化與人工智能、全息交互、3D打印等現代科技相結合,創造出獨具城市情感記憶的藝術作品,引導公眾在AI時代探索人類情感的藝術表達。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武寧亞作品《蜈蚣計劃:人、蟲、繭》,山東美術館
展覽結構的大膽創新與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使得雙年展不僅限於傳統的觀展體驗。新增的藝術特展板塊,通過公益免費的主體展與售票制特展的形式同步呈現。依託京東方藝雲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藝術內容開發資源,展覽引進了與主題高度契合的《靈境沉浸式數字藝術展》,充分釋放了大型展覽活動的帶動效應。
新鋭力量的崛起也是本屆雙年展的一大亮點。大量青年藝術家,尤其是80後、90後的藝術家們,如數字藝術家胡帥、蘇永健、甘浩宇等,展示了他們對人類與科技、人類與社會、自然而生命等藝術話題的深刻反思。這些青年藝術家以敏鋭的感知力和創造力,賦予雙年展新鮮的藝術氣息。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裝置作品《濟南的冬天》。濟南市美術館
配套活動的豐富多彩進一步增強了觀眾的互動體驗。展覽期間,濟南各大公共藝術空間將同步舉辦8場平行展,邀請相關學者、策展人和藝術家圍繞“人與機器的關係”、“AI時代,藝術何為?”、“中國水墨與當代藝術之間的關係”等話題開展學術活動。此外,“雙年展漫遊”、“雙年展市集”、“展廳音樂會”、“舞動美術館”、“兒童話劇演出”、“藝術脱口秀”等跨界活動貫穿展覽週期,進一步拉近了大眾與藝術的距離,激發了觀眾的參觀熱情。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劉澍攝影,山東美術館
“文創+市集”項目凸顯了濟南國際雙年展的潮流元素。山東美術館研發設計了數十款主題文創產品,如主題徽章、紀念幣、變色馬克杯等,並同步推出雙年展主題的文創糕點和咖啡。在“M+有點藝思”藝術市集上,展售內容更多聚焦“藝術+科技”,與展覽主題契合的原創設計和趣味潮玩盡在其中。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劉澍攝影,山東美術館
觀眾服務方面,雙年展期間首次引入了自助導覽機,數百台機器掃碼即可取用,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時,統一服裝與雙年展主視覺色調的志願者團隊,通過明確的崗位標識,切實提高了服務質效。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山東美術館
可以説,本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不僅展示了山東深厚的文化底藴,也通過“人智時代”這一主題,探討了智能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藝術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新的表達方式。通過國內外策展團隊的共同努力,濟南國際雙年展正在成為連接傳統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的重要藝術交流平台,彰顯出中國氣質與國際視野的完美融合。


▲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現場,劉澍攝影,山東美術館
在傳統與科技交匯的藝術探索中,濟南國際雙年展以其獨特的定位與前瞻性的主題,持續引領着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成為山東乃至全國藝術界矚目的焦點。未來的濟南雙年展,在深耕地域文化與全球化對話之間繼續尋找獨特性,還是進一步強化某一特定方向的學術深度?它能否以“山東”這一地域文化符號為依託,形成區別於國內其他雙年展的獨特議題生態?期待濟南雙年展將在不斷創新與包容中,繼續書寫屬於山東與中國的藝術新篇章。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藝術家名單

山東美術館
作為方法的水墨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自媒體與當代社會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絕對的抽象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輕鬆的、但也是時代的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後人類主義的女性創作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重塑感知的人類實驗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作為哲學的大地與鄉村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永恆的、永恆的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觀念之後的觀念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作為表演的藝術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濟南市美術館
土地與時間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形貌與組構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感知與痕跡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The Age of Human Wisdom.
人智時代

展期:
2024年12月15日-2025年4月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進館)
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點:山東美術館、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
🎫門票:免費不免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領票入館參觀;部分特展需購票參觀
🚌公交:
省博物館(公交站):K115、K202、K187、BRT-5、K160、K139、K171、K119等
文化藝術中心三館(公交站):K156、K133
臘山河東路威海路(公交站):K216、K215
(鳳凰藝術 濟南報道 編輯/王清揚 索菲 採訪/肖戈 攝像/張紅濤 剪輯/湛湛 責編/dbk 索菲)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