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面臨壓力的特區政府近日再受打擊。位於東涌第106B區住宅用地,上周因地價標金未達到政府底價而流標。事實上,今年接連有多幅政府地流標,而港鐵東涌東站第一期物業發展項目9日截標也沒有收到任何標書。特區政府必須高度警惕香港地產商不願意投地的商業心態。
土地收入是特區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然而今年以來有多幅政府土地因為沒有達到底價而流標。而近日,東涌的政府土地和港鐵項目接連出現零標書的情況再次引起社會關注。要知道,東涌是特區政府未來發展新市鎮的重點區域,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如今沒人投地,發展速度難免受到影響,讓人擔心特區政府未來發展計劃受到阻礙。
對於發展商不投地的行為,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的分析是,外圍環境複雜,地緣政治近期趨向緊張,經濟環境充滿變數時,發展商就投地持較保守和審慎態度是不難理解,強調特區政府對未來造地決心不動搖,造地是為有足夠樓房供應,為住房住得寬鬆些,並照顧經濟用地,包括產業用地的需求,強調要認清方向、向前走,不能因經濟情況和短期未知數而放慢造地步伐。
甯漢豪的解釋自然是可以理解。不過,特區政府必須需要採取措施應對市場疲弱的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採取逆市措施確保樓市的穩定,以及土地收入的穩定。市場行為要交給市場去解決,關鍵在於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是否有勇氣和有智慧。儘管特區政府已經鬆綁了樓市,放鬆部分辣招限制,但目前看對樓市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銀行的貸款利息高企,即便樓價有所回落,但許多買家還不敢輕易入市,發展商自然就沒有買地的信心。
甯漢豪說造地自然沒有錯,特區政府有任務加大房屋的供應,以此讓基層市民能夠上樓。只是特區政府要認識到,僅靠特區政府一方是無法推動市場的供應,沒有發展商的參與,北部都會區也好,明日大嶼也罷,是無法實現的。特區政府增加供應的前提必須是穩定住樓市,繼續為樓市鬆綁,唯有如此樓市才能健康的發展。
(文:蔣魏 時事評論員)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