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談|小崔:回收哥爾夫球場用地體現特區政府的施政目標
2023-05-08
月旦港事

時隔八個月,粉嶺哥爾夫球場的爭議再次回歸公眾視線。不過與去年環境咨詢委員會長達十小時“馬拉松”式的審議,並提出八項附加建議不同,本月初該委員會對政府補充報告中的大部分內容“開綠燈”,僅提出保留一小塊林地的要求,並且將在政府正式提交項目方案的30天內決定是否批准環評。

粉嶺哥爾夫球場部分用地發展公營房屋的計劃,可以追溯到上屆政府就任初期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以及之後發起的一場“土地大辯論”。根據公眾對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先次序意見,專責小組於2018年底發表報告,當中包括建議政府利用粉嶺哥爾夫球場部分土地發展公屋的方案。根據專責小組提供的數據,該方案在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和電話調查中,分別獲得了54%和61%受訪市民的支持。

按理說,政府積極推動,又有民意加持,收回土地改建公屋已成定局。然而擁有百年曆史、香港最古老的哥爾夫球會,一直有著自身強大的動力和能力進行遊說工作。自改建方案推出以來,不乏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提出反對聲音,從環境生態保育,到歷史文化遺跡,找出各種質疑的理由,想將這個項目“翻案”。這些爭議背後,是香港社會發展至今,逐漸表面化的階層矛盾和利益衝突。一邊是劏房圍城,幾十萬貧困居民上樓無期,另一邊,高球會所代表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保留完整的54洞球場用地。在習慣了“馬照跑、舞照跳、球照打”的香港,政府面對有著標誌性意義的球會,敢於率先推動土地回收改建方案,這已經遠超項目本身的意義,並藉此向社會各界傳遞強大的決心、清晰的指向性和毫不妥協的政策目標。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站在特區政府的角度,粉嶺哥爾夫土地改建公屋是第一塊艱難開墾的試驗田,如果這個項目允許被“翻案”,那只會加劇市民對“官商勾結”的憤怒,令政府的威信受到打擊,將來任何拓展土地的方案都可能寸步難行。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八個月前“闖關失敗”之後,政府攜修改的方案捲土重來,並且這次非常接近終點線。正因為社會各界都感受到了政府就本項目所傳遞的清晰信號,在本次委員會審核的過程中,基本沒有出現各類遊說的聲音,我們見到的是在環評標準範圍內提交的專業材料和數據,雙方的分歧已經聚焦在具體的技術問題,例如在調查場地飛蛾種類和數量時,應該採用球會提出的盤點式(inventory)還是政府提出的採樣式(sampling)等等。至此,一項數年來引起廣泛爭議的社會事件,已經逐漸回歸遵循既定程序和標準的討論軌跡。

其實在任何社會,藉由某項公共政策觸發不同利益團體的矛盾衝突,都是正常現象。李家超特首曾說過,“香港的整體利益也是每一位市民的利益,不能只見樹葉,不見樹木”。本次回收的哥爾夫球場用地,本就屬於政府所有,只是因租期到期回收。將來在北部都會區開發,或者在其他城市拓土的過程中,幾乎無可避免要用到土地征收的強制措施(Eminent Domain),從私人手中征地,那將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所面臨的更嚴峻考驗。在處理哥爾夫球場用地的過程中,政府給出了一份具有先例性的參考答案,也切身感受到不同利益團體的取態,對於將來更好的平衡社情民意,更有效的破除“利益藩籬”,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作者为法律博士、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