淒慘福州話(023)福州人表弟為“大”、弟弟為“爹”?
2024-11-29
程鹤麟

【福州话“凄惨”是喝彩】

福州人,表弟为“大”,弟弟为“爹”?

福州话里,“弟”字有两个读音:da、die。

da是文读,用于社会性的关系,比如,弟子、徒弟、子弟。

die是白读,用于家庭内部关系,比如,自家弟弟叫“依die”。

表弟也是社会关系,不是自家人。

怎么区别堂兄弟姐妹与表兄弟姐妹?

很简单——

跟你同姓的是堂,跟你不同姓的是表。

堂兄弟姐妹,是“内亲”。

表兄弟姐妹,是“外亲”。

对外亲要客气,文读显得客气,所以,表弟叫表da,也可以叫依da。

自家亲弟弟、堂弟,都叫die,用的是白读,显得亲切。

福州土语有音无字

网友“猫猫”问:福州方言应该有自己的文字吧。

按程老汉所学习到的知识,福州话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汉语方言,有文字,就是汉字。

另一部分是土语,有音无字。现在用同音字代替。

比如,楞蛏,说小孩子调皮捣蛋。“楞蛏”跟调皮捣蛋没关系啊。我猜这是福州土语。

卢美松《现代福州八音字典》之《前言》说:“福州方言继承了华夏古汉语和中原古音,又保留闽越方音于底层。(晚清福州学者)郭柏苍称:‘闽音之无字可证、无音可求者,十有八九皆无诸之旧语。’”

“猫猫”又说:土语应该有文字,现在在一些闽剧中还有应用。比如开门的声音,两个字用拼音就拼不出来,写法就是繁体字门的两边。

把繁体字“門”两边拆成两个字,不是福州土语字,而是汉语汉字,表示拳击声、开门关门声音等。

《封神演义》第十三回:“(哪吒)拎起拳来,或上或下,𠁣𠁣𠃛𠃛(这4个字可能显示不出来,我说明一下:前两个字是繁体字“門”字左边那一半,后两个字是“門”字右边那一半),一气打有一二十拳,打的敖光喊叫。”(敖光,东海龙王。)

这个词组、两个字,是生僻字,现在不用了,死了。

福州话,开关门声音是:nge le。

繁体字“門”拆开来,普通话是这么念的:jì yà。开门关门的声音,jì yà。

jì yà,福州话怎么变成“nge le”呢?

我怀疑,“nge le”可能是福州土语,闽剧拿了繁体字的“門”拆成两半用,可能是福州的士大夫借用了这两个同样意思的汉字。

我本人对福州土语完全没有研究,就不敢多说了。

【备注】

《封神演义》网络版,有的是这样显示的:哪吒曰:“你要打,就打你!”拎起拳来,或上或下,乒乒乓乓,一气打有一二十拳,打的敖光喊叫。

也有的版本,连“乒乒乓乓”都没有,就空在那里。

程老汉一直有一个心愿,现在电脑技术这么发达,电脑字库应该收齐所有的汉字,包括非常非常生僻的汉字,一个都不能少。汉字是中国的宝贝,一个都不能少。

希望IT业者考虑一下。

建瓯话,打不是打而是“骂”?

普通话的“打”字,福建建瓯话是ma。

“打”怎么变成“骂”了?

其实不是“骂”,而是𢫦。

提手旁,加个“百”。这个字,字库里没有。

宋代《广韵·陌》: 𢫦,击也。

普通话用“打”字,建瓯话全都可以用“𢫦”替换。

打球、打官司、打针、打通关。
 
这个字,到了福州,变成“拍”。

普通话用“打”字,福州话全都可以用“拍”替换。

打球、打官司、打针、喝酒那个打通关。

其实,福州话的“拍”,本字是提手旁+百。

金代字书《五音集韵》:拍,抚也、打也、掴也,本作𢫦。

《说文解字》,𢫦,拍本字。

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其中的“打拼”,闽南语其实是“拍拼”。

福州话“嘎浪马”怎么写呢?

福州话讲一个人不讲道理,耍赖,不可理喻,爱占便宜,等等,可以讲:ga lang ma(嘎浪马)。

这个词福州人很常用。

但是怎么写呢?

几种不同的福州话字典都写成:加三码。

如果真是这样,望文生义,可能是说,这个人,什么事都比别人“加三码”,很难缠。

“加三”,在福州话里是一个词组。

你可以单讲“加三”,意思就是耍赖、抵赖、难缠。

还有“加三古怪”,意思是,个性古怪,个性令人难以捉摸。

所以,我的理解,ga lang ma(嘎浪马),可能是“加三妈”。

这个“妈”字,福州音跟福州话的“马”同音。

这个“妈”,本来是“家族老辈”的意思:依妈=祖母,外妈=外祖母,姨妈=姨姥姥,妗妈=舅姥姥,祖妈=老祖宗。

老妈=老婆。

也可以在前面加定语,用来特指某一种人:

恶妈=恶人。

见事妈=爱管闲事的人。

禁子妈=作风粗野泼辣的女人。

禁子,就是狱卒。

禁子妈,口口相传,讹传,现在福州人都说成:已已妈。

所以“加三码”很可能是“加三妈”。

那么,“加三”为什么会有“耍赖抵赖难缠”这些意思呢,我的理解,这可能是福州土语。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