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小人”到“漂水車”:國際網紅直播鏡頭下的港深“城市實力測試”
2025-04-07
香港V

美國知名YouTuber IShowSpeed於2025年4月初訪問香港和深圳,未料卻引來一場“港深綜合實力”大討論,Speed的港深行成了一場直播鏡頭下的“城市實力測試”。

4月4日,Speed在香港展開為期一天的直播活動,行程包括鵝頸橋打小人來親身體驗香港傳統習俗;到訪海洋公園探訪觀看大熊貓並餵食企鵝;品嚐菠蘿包、蛇羹等地道街頭美食。然而,Speed的高知名度吸引大量粉絲跟隨,部分地點出現秩序混亂的情況。如在港鐵天后站,有粉絲疑似跳閘,導致閘機受損,港鐵方面已報警處理。

有粉絲疑似跳閘,導致閘機受損,港鐵方面已報警處理|圖:網絡

4月5日,Speed轉往深圳,行程聚焦於科技體驗,包括在華為旗艦店試用並購買三部Mate X系列摺疊手機;試駕比亞迪仰望U8,體驗車輛的水上漂功能;以及使用美團無人機配送服務感受“中國式黑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

Speed的港深行激起香港社交平台上的熱議。有觀點認為,深圳行程安排緊湊,充分展示城市科技魅力,而香港行程則顯得較為混亂,未能充分展現城市特色。

Speed閃現香港蘭桂坊|圖:網絡

部分網民認為香港錯失行銷良機:“深圳一早預備晒晒景,香港仲喺度揀邊間茶餐廳好食。”也有粉絲指出:“Speed話會再比香港一次機會,唔該下一次唔好再亂咁行啦。”另一邊廂,亦有聲音為香港抱不平,認為Speed行程原已安排充實,但未獲品牌或機構支援:“唔係無內容,係無人幫你發掘內容。”

仔細來看,一河相隔的兩地在城市敘事策略、內容設計與官方反應速度上的深層對照。首先,在內容製作的主導上,深圳明顯掌握了節奏,每一步都緊扣城市“科技先鋒”的形象定位。不僅內容具備話題性,更貼合Speed節奏快速、畫面反應強烈的直播風格,如在試駕期間Speed連連驚呼的“OMG!”極具傳播力;相比之下,香港雖安排了如鵝頸橋打小人、品嚐蛇羹等港風十足的在地體驗,但行程零散、缺乏節奏感,畫面也未見深度策劃,不少內容全靠粉絲留言即場引導,才能補足文化連結。整體呈現較為即興、鬆散,缺乏城市層級的內容策展思維。

其次,兩地在資源動員與品牌參與上的反差亦十分明顯:深圳一方所展示的手機、汽車、無人機等產品,均來自當地龍頭企業,Speed對華為產品的驚嘆與“三部即買”行為自然成為品牌免費宣傳。更關鍵的是,這些企業並非硬性植入,而是透過體驗場景主動走入直播畫面,自然有效;而在香港部分,本地科技品牌、創科初創或商業機構幾乎完全缺席,甚至未見有品牌順勢借力傳播。即使Speed走入海洋公園或地道食肆,相關畫面亦未能轉化為具策略性的品牌故事。兩地資源運用的差距,不單在內容呈現,更在於產業之間是否能快速響應與配合網紅時代的行銷節奏。

Speed現身維多利亞港引得大批市民圍觀|圖:網絡

城市文化轉譯能力的高下或許是導致本次差異的關鍵所在:深圳早已將科技、創新與日常生活融合為可即時演出的內容素材,本次Speed的各種體驗也符合當地塑造“未來城市”的敘事目標;而香港雖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卻未能轉化為“可被直播”的內容產品,讓體驗仍停留於觀光層面,未能生成深度參與感。

如今“卷出天際”的城市宣傳,早已不是“誰安排得多、誰吃的多”的比拼,而是“誰更懂得如何讓一座城市成為可被拍、可被說、可被轉載的節目”。策劃Speed深圳行的團隊了解把科技化為節目、把品牌做成內容、把文化變成互動;但香港方面則似乎仍在用“行程接待”的舊方式來面對移動互聯網“內容時代”的挑戰。

Speed在深圳與類人型機器進行互動|圖:直播截圖

IShowSpeed(本名Darren Jason Watkins Jr.)為美國知名直播主及YouTuber,以高能量、情緒化反應與體育遊戲實況走紅,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逾2,000萬人。今次亞洲之行為其首次訪港,吸引大量本地粉絲跟隨直播。其直播片段累計觀看次數逾千萬,預計對兩地城市形象與文化輸出產生實質影響力。

從“打小人”到“漂水車”,從街頭互動到AI送餐,Speed鏡頭下的港深對比,不僅是一場文化演出,也是一面映照城市想像力的鏡子。這場“輸贏”並不止於一次直播。立法會議員議員何敬康指,當1,000萬觀眾跟住Speed鏡頭走遍香港角落,啟示很明顯,“與其花錢拍啲過時兼老土既宣傳片,不如‘放養’國際網紅黎開直播仲好過啦!”表明立法者已關注到傳播生態正在經歷的劇烈改變。但香港能否在未來重新抓緊話語權,真正學會“說好自己的故事”,還將是場決定城市傳播力能否追趕時代的關鍵考驗。

你又認為香港下一步應如何回應這場直播震盪?面對網紅經濟與內容時代,香港又是否準備好“說好香港故事”?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