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間老字號餐廳的霓虹燈招牌近日被拆除,引發香港市民和遊客對香港特色逐漸減少的擔憂。香港屋宇署回覆本台查詢時表示,當局並沒有針對霓虹燈招牌的大規模執法行動,本台也發現,有餐廳曾在拆除大型霓虹燈招牌後,又重新懸掛符合規定的新招牌,香港的霓虹風采並未褪色。
在海外以及內地的社交平台,近日都有網友上傳這張圖片,顯示香港多個大型霓虹燈招牌被垃圾車運走,讓不少網民感到惋惜,但這張照片其實是一位香港攝影師的虛擬作品。
深圳遊客:但如果把這些帶有本土特色招牌都拆掉,然後換成現在比較同質化的招牌,就會缺少香港特色。
記者:不過我現在告訴你,這張照片是合成的,不是真的照片。
深圳遊客:有什麼意義呢?為什麼要合成這張照片?(讓人覺得)就好像逐漸都沒有什麼其他特色了。
記者:如果再告訴你這是合成照片呢?
香港市民 蘇小姐:真的看不出來。
記者:有些說法比較負面,說沒有這些招牌香港失色不少,經濟就大幅下滑,是否是這樣呢?
香港市民 蘇小姐:失色不少就一定會,但你說經濟就不一定,也要看香港人怎麼去應對。
合成加工作品能引起共鳴,是因為使用了美都餐室霓虹燈招牌來創作,美都餐室和招牌已有超過70年歷史,近日確實被拆了下來,餐廳員工表示是因為招牌大小超過當局規定。
香港美都餐室員工:為何要拆?有些不符合規格,可能有些不符合規格就拆。肯定可惜。(記者:是否會重裝?)會的會的,可能會重裝,會的。
香港市民 鄧先生:肯定沒那麼好,肯定有霓虹燈更好,有小朋友懷舊的氣氛
韓國遊客 金錫炫:其實原來就很香港,改變以後就不會留下什麼印象,很可惜。
香港市民 郭先生:有機會掉下來、撞到人或有危險性就應該拆。
像這樣的例子,香港近年並不少見。在九龍佐敦的太平館餐廳,今年八月,一幅懸掛了59年的大型霓虹燈招牌也因為不符合當局制度要求而被拆除,但幾個月後,又重新掛起符合要求的新招牌,雖然稍微小一點,但東方之珠的霓虹色彩並未因此而消失。
大型招牌需要被拆除,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認為,違反法例的招牌會構成安全風險。根據香港《建築物條例》,豎立的招牌屬於建築工程,懸掛前必須獲得當局批准,但規模較小、風險較低,並屬於小型工程監管制度下特定類別的招牌,則可獲得豁免。
香港當局2013年起實施自願參與的招牌檢核計劃,規模小、風險低的小型招牌,在經過安全檢查並讓當局核實後,可繼續保留使用。而從2014年起,當局每年展開目標街道大規模行動,向違例的招牌發出清拆令。
根據統計數據,過去五年,全港共有16711個招牌已被拆除或修葺,截至今年五月,香港有19002個招牌屬合法懸掛或獲准保留。
香港屋宇署在回覆本台查詢時表示,當局一直重視招牌安全,對生命財產明顯構成威脅的招牌,會採取執法行動立即取締,當局每年會挑選若干存在較多違規招牌的繁忙街道路段,展開全面清拆行動,強調並沒有針對霓虹燈招牌的大規模執法行動。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