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港生內地考察不只是歷史文化之旅
2022-07-08
月旦港事

取代通識教育科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設有內地考察要求,教育局將籌辦考察團,全額資助學生參加,並列出21個行程供學校選擇。安排港生到內地考察,是公民課改進優化的舉措,值得肯定。不過行程的選擇,在歷史文化之外,應增加內地發展現狀的內容,幫助港生更新對祖國的認知,開拓視野格局,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鋪墊。

高中必修的公民科要求學生3年內最少去內地考察一次。教育局7日向學校發通函,列出21條內地考察行程,當中包括鴉片戰爭博物館、遵義會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等,費用將由港府全額資助,校方必須在7月底前提交未來兩個學年高中生到內地考察的計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向來是中國教育的傳統。公民科的完善,不限定在課本,要在實踐方面同步推進。安排港生到內地遊歷,其實之前已有部分學校推行,不過那是校方自發的活動,並無強制性。如今教育局將內地考察在全港範圍內統一化、規範化和系統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行程的合理規劃,活動內容的精心安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考察是一場真正的尋根之旅,是能夠收到實效的國民教育實踐,而非坊間遊學團般的遊山玩水。

教育局提供的21個行程,涵蓋歷史、文化、創科發展和環境保育等,講求多元化,但總體而言更加偏重地方歷史文化。例如五天行程,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及環境保育、貴州民族文化及自然天文內地考察。歷史文化是增強港生國民身份認知的重要手段,能夠通過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培養愛國情懷,增強國家意識。

不過,歷史文化之外,應增加內地當代發展現狀,特別是高新科技產業方面內容的比重。教育局之所以將活動定性為考察而非遊學,內含深意。考察,有實地觀察調查之意,就是要讓港生在行程中,了解到國家翻天覆的變化,增長見聞,開闊眼界,而非做自我優越感十足的「井底之蛙」。現在不少港人對內地的認知,仍然停留在數年甚至數十年之前的歷史時空中。舉個例子,早前港府公佈第二批認可醫學資質高校名單,復旦大學入列。有部分港人表示反對,理由竟然是認為內地醫生都是赤腳醫生,讓人哭笑不得。世人都傾慕強者,只有正確認識到祖國的強大,才能油然生出自豪感和歸屬感。這亦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一環。

此外,考察活動亦為港生未來的事業發展做鋪墊。香港從今年開始踏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勢必將不斷加快和深化。港生需要有更大的格局,對祖國發展狀況有清晰深刻的認知,才能深度參與到這不可逆的歷史進程中,在更廣闊的平台上獲得發展。因此考察行程的選擇,要注重歷史文化與當代發展的平衡,不可厚此薄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安排港生到內地考察,通過實踐培養港生的國民認同感。這必然是一次尋根之旅,但此根不僅是過去的根,更是當代的根。了解歷史可知來路,認識現狀方能助前途。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