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社會逐步走出疫情影響、市民生活復常,全港8個社區隔離設施昨日停運,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也於3月1日正式關閉。民安隊鎖上竹篙灣的大閘,並掛上“任務完成”的牌子,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主持儀式,現場掛上鎖形牌,代表社區隔離設施完成任務。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主持關閉儀式)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自2020年7月啟用,總共約27萬人曾入住,最後一批於竹篙灣隔離的人士已於周一離開。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表示,很開心見證隔離設施“執笠”,又感謝不同部門及持分者協助。
建造業的“香港速度” 為抗疫贏得時間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由中央援建,是援建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合共提供約7 000個房間,涉及約14 000個床位。施工期正值香港第五波疫情,建造速度需與時間賽跑。

負責承建的中建香港,採取建築行業先進的“組裝合成”法(MiC),在工廠內生產出每個房間的預製組件,包括裝有窗戶、電掣、牆身、天花、地台等。再運至現場,快速裝嵌水、電和污水系統等,隔離房間就能快速投入使用。
為有效管理超過17,000個龐然大物的預製組件,從內地工廠運至香港現場,中建香港採用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全程實時管理每一件預製組件的實時位置、運輸狀態、安裝進度等信息,施工過程加快 60%。宛如積木式的建造方法,有效縮短了整體施工時間,為香港抗疫提供了及時、必要支持。

竹篙灣完成使命 成為抗疫回憶
竹篙灣隔離設施於2020年7月啟用,總共約27萬人曾入住。與竹篙灣隔離設施有關的入住貼士,走佬包攻略等,也是很多香港市民彼時熱門話題。
網絡盛傳一堆入住竹篙灣隔離設施的香港母女,用“港普”介紹在竹篙灣的隔離生活,而意外走紅,不僅為隔離設施和居住環境祛魅,也成為香港全民抗疫的輕鬆註腳。伴隨著口罩令解除,竹篙灣隔離的快速建造速度,隔離生活的點滴,隔離物資清單(走佬包)等,都將成為抗疫生活的共同回憶。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