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昨日(11.3)錄得第三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疫情由黃大仙擴散至青衣。該名居於青衣的45歲男患者近三個月並無外遊,且與早前的黃大仙感染群組無流行病學關連,顯示本港或已出現另一條獨立的隱形傳播鏈。傳染病學教授直言,由於患者活動範圍廣泛,追蹤其感染源頭極具挑戰。
【新個案與鳳德邨無關 三區列高危】
衞生防護中心公佈,新確診的45歲男患者為長期病患,居於青衣曉峰園,於上環上班。他於10月30日出現發冷、關節痛及出疹等病徵,目前在瑪嘉烈醫院留醫,情況穩定。
由於此個案與黃大仙群組無關,當局在追查中,將患者近期常到的三個地點列為高風險區域,包括:其住所青衣曉峰園、工作地點附近的上環信德中心一帶,以及葵涌廣場一帶。
【青衣上環設站排查 居民反應不一】
政府迅速行動,食環署今早已在青衣長亨邨一帶噴灑滅蚊劑,衞生防護中心則分別在青衣及上環設立健康站,為約1500戶居民進行排查及健康評估。
對於疫情殺到,區內居民反應不一。有曉峰園居民表示早已安裝蚊網,並不擔心;亦有家長為學童加貼蚊貼防備。但有長者則表示會提高警覺,考慮減少外出。
【學者:源頭難追蹤 料續有零星個案】
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福和分析,由於該患者活動地點分散,要準確找出傳染源頭極為困難。他指出,當局將進行病毒株基因分析,以追查病毒是從境外傳入,還是與早前的輸入個案有關,從而鎖定傳播源頭。他預料本港未來仍有機會出現零星本地個案。
面對源頭不明的個案,市民無需過分恐慌,但必須加強個人及社區防護。專家提醒,應徹底清理家居積水,杜絕蚊蟲滋生;外出時穿著長袖衣物及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驅蚊劑;一旦出現相關病徵,便應立即求醫。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1.4)表示,只要大家合作,做好控蚊措施,政府就很有信心可以控制病毒傳播。
#街坊熱議💬:帶你了解民生各事
【HongKongV】
Instagram: @hongkongv
Threads: @hongkongv
Facebook:香港V
YouTube:香港V
TikTok: @hongkongv
#疫情 #基孔肯雅熱 #本地個案 #防蚊 #衞生防護中心 #青衣 #hongkong #hongkongv #香港v #香港
編輯:梁琰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